- 1.0.1 编制目的:规范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原则、内容及深度,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。
- 1.0.2 适用范围:适用于改建、扩建的大中型灌溉排水工程及新建小型灌溉排水工程。
- 1.0.3 设计原则: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,采用新技术、新工艺,确保安全可靠、经济适用,需进行方案比选并明确结论。
- 1.0.4 特殊工程要求:骨干工程除险加固或拆除重建需依据安全鉴定结论确定方案。
- 1.0.5 核心内容:涵盖水文复核、地质勘察、工程布置、设备选型、施工组织、征地移民、环保水保、管理设计、节能、概算、效益分析等 15 项关键内容。
- 1.0.6 章节编排:以 “综合说明” 为第一章,后续按本标准第 3~16 章顺序编排,附资质证明及专题报告。
- 2.0.1 绪言:简述项目区地理位置、背景、经济社会状况、水利现状、工程任务、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审批意见、勘测设计过程。
- 2.0.2 水文摘要:概括气象要素、水资源、洪水、泥沙、水质等核心数据及分析结果。
- 2.0.3 工程地质摘要:简述区域构造、地震参数、主要建筑物地质条件、水文地质及天然建筑材料情况。
- 2.0.4 工程任务与规模:说明建设必要性、任务目标、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。
- 2.0.5 工程布置与建筑物:概述工程等级、总体布置、主要建筑物规模及改造措施。
- 2.0.6 机电及金属结构:简述设备选型、布置及电力接入方案。
- 2.0.7 施工组织:说明施工条件、方法、进度及总工期。
- 2.0.8 征地与移民:概述征地范围、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处理方案。
- 2.0.9-2.0.14:分别简述水土保持、环境保护、工程管理、节能、概算、效益分析的核心内容。
- 2.0.15 结论与建议:总结成果,对比可行性研究差异,提出问题及解决措施、下阶段建议。
- 2.0.16 附图附表:包括地理位置图、总体布局图、工程特性表等。
- 3.1 区域概况:简述项目区自然地理、河流水系及现有水利工程情况。
- 3.2 水文气象:说明气温、降水、蒸发等气象要素特征及水文测站资料情况。
- 3.3 水资源:分析地表水、地下水的储量、可利用量及利用现状。
- 3.4 洪水:概述暴雨洪水特性,确定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及成果(含跨河建筑物、施工导流洪水)。
- 3.5 排水模数及流量:说明计算方法,确定排水分区及模数、流量成果。
- 3.6 泥沙、冰情及水质:分析水源泥沙特性、冰情及项目区水质状况。
- 4.1 概述:说明已有地质资料利用情况及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工作内容。
- 4.2 区域构造和地震动参数:简述地形地貌、地质构造、地层岩性及地震动参数。
- 4.3 工程地质:评价渠(沟、管)道及主要建筑物的地质条件,提出处理建议(含改建工程)。
- 4.4 水文地质:分析地下水分布、变化及对工程的影响(如盐渍化),提出防治措施。
- 4.5 天然建筑材料:说明材料种类、数量、质量要求及分布、开采条件。
- 5.0.1 项目背景:概述灌区自然经济状况、水利现状及可行性研究成果。
- 5.0.2 建设任务与目标:明确新增 / 改善灌溉面积、节水能力、生态修复等任务。
- 5.0.3-5.0.4:针对除险加固、改建扩建工程,说明原规模、问题及改造内容。
- 5.0.5-5.0.6:复核灌溉保证率、土地分类、作物灌溉制度等基础参数。
- 5.0.7-5.0.8:分析需水量、可供水量,确定水源工程供水方式及规模。
- 5.0.9-5.0.11:分别确定水源工程、灌溉渠道、排水工程的具体规模及参数。
- 5.0.12-5.0.14:提出节水排水措施,分析节水量及生态水量。
- 6.1 设计依据:简述可行性研究审批意见、基础资料及技术标准。
- 6.2 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:复核工程等别、建筑物级别、洪水标准、耐久性及合理使用年限。
- 6.3 工程布置:确定总体布置及水源工程(泵站、塘坝等)、输配水工程、排水工程的线路。
- 6.4-6.7 分项工程设计:
- 水源工程:泵站、机井、塘坝等的布置及结构设计。
- 输配水工程:渠道、管道及建筑物的断面、防渗设计。
- 田间工程:典型区布置,喷微灌设备选型及改造方案。
- 排水工程:明沟、暗管排水的断面及参数设计。
- 6.8-6.11:监测工程、信息化工程、试验站、管理设施的布置及设计。
- 6.12 图表与附件:含总体布置图、建筑物设计图及工程量表等。
- 7.1 水力机械:水泵选型、附属设备布置及抗磨蚀措施。
- 7.2 电气:电源接入、主接线、设备选型及自动化监控设计。
- 7.3 金属结构:闸门、启闭机选型及防腐、防冻措施。
- 7.4-7.6:采暖通风、消防、喷微灌设备的设计及选型。
- 7.7 图表与附件:设备布置图及汇总表。
- 8.1 施工条件:说明工程概况、交通、材料供应及自然条件。
- 8.2-8.4:料场选择、施工导流方案及土石方、混凝土等工程的施工方法。
- 8.5-8.8:交通运输、施工总布置、进度计划及技术供应计划。
- 8.9 图表与附件:施工总布置图、进度图及工程量表。
- 9.1 编制依据:可行性研究成果及相关法律法规。
- 9.2 征地范围及实物调查:确定征地类型、范围,复核实物指标。
- 9.3 移民安置与专项处理:提出安置方案及专项设施迁建方案。
- 9.4 图表与附件:征地范围图、实物量统计表及相关协议。
- 10.1 设计依据:相关法律法规及可行性研究水保方案。
- 10.2 措施设计:确定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工程、植物措施。
- 10.3 监测及管理:明确监测内容、方法及运行期管理责任。
- 10.4 图表与附件:防治措施布置图及工程量表。
- 11.1 设计依据:环保法律法规及环评文件审批意见。
- 11.2 措施设计:提出施工期及运行期污染控制方案。
- 11.3 监测及管理:确定环境监测内容及管理责任。
- 11.4 图表与附件:环保措施图及设施汇总表。
- 12.1-12.2:建设期管理机构及运行期管理体制、维护措施。
- 12.3 管理范围:划定管理区及保护区界限。
- 12.4-12.6:设施管理、科研试验及劳动安全措施。
- 12.7 图表与附件:管理区布置图及设施汇总表。
- 13.1 设计依据:能源供应状况及节能标准。
- 13.2-13.4:能耗分析、节能措施及效益评价。
- 14.1 概述:工程概况及概算主要指标。
- 14.2 编制依据:定额、价格水平及费用构成。
- 14.3 概算成果:总投资及各分项投资表。
- 14.4 资金筹措:投资主体及贷款方案。
- 15.1 概述:项目背景及评价依据。
- 15.2 投资及运行费用:说明总投资、年运行费及税金。
- 15.3 效益分析:灌溉、排涝、治盐碱及其他效益计算。
- 15.4 综合评价:国民经济、财务、社会及生态环境评价。
- 16.0.1 主要结论:综述初步设计成果。
- 16.0.2 成果差异:对比可行性研究,分析变化原因。
- 16.0.3 问题与风险:提出工程技术、征地等方面的风险及对策。
- 16.0.4 建议:下阶段勘测设计及施工管理建议。
- 包含项目区基本情况、水土资源、工程规模、经济指标等表格模板。